尚美景觀藝術

                                              百科資訊 >>> 首頁 >>> 景觀百科
                                              百科資訊
                                              景觀百科
                                              行業資訊
                                              公司新聞
                                              設計案例

                                              中國古典園林的風格形成

                                              編輯:www.djmatters.com 上傳:2020/3/29 閱讀:

                                              我國古代的園林是從“、面、園”發展而來的?!爱嫛本褪枪糯藗儼岩巴獾氖卟斯瞎性苑N的地方(說文解字)“種菜日圓”)?!啊本褪蔷垧B禽獸的地方(說文解字)“面,養禽魯也”);“”還有“游的功能,在里可觀禽魯于林間、鳥期于樹橢、婷戲于水面(《周禮・地宮・人)“游,固之離宮,小苑觀處也”)?!皥@”就是種植花草樹木的地方(《詩經・鄭風・蔣仲子)“所以種樹木也”)。

                                              在原始社會,人們依山、石、水、樹木、動植物等這些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而形成了特定的群居生態環境,人們生活在原始簡樸的自然環境中。到了商周時期,開始出現了“園”“圃”“面”。周代,周文王建有”靈”,“靈”里有靈臺、靈沼。園中草木叢生,但這些植物并不是以觀賞為主,而是為禽獸提供生存條件。周文王在“靈面”里狩獵,同時也是欣賞自然之美,提供審美享受的場所,“樂戲,樂此”與民同樂。割草抬柴打獵的人也可以進入其中各取所需。靈臺,是對自然山岳崇拜的產物,兼有溝通天人、觀象、望仙、條天的功能。靈沼,是養池魚的地方??梢哉f,面是我國古典園林的一種最初形式。

                                              中國古典園林

                                              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曾造梧桐園、會景園。記載中說:“穿沿鑿池,構亭營橋,所植花木,類多茶與海棠”,這說明當時造園活動已用人工池沼,構置園林建筑和配置花木等手法已經有了相當高的水平也使上古樸素的的形式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漢代,在秦的基礎上把“上林苑”,發展成為帝王苑行宮,除布置園景供皇帝游狼外,還要舉行朝賀,處理朝政。上林苑基本是由古代的發展而來的。苑中有苑,宮室建筑群成為苑的主體,分區象養動物,栽培各種花、果、樹木達3000余種,其規模和內容都相當可觀。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園林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文人雅士厭煩戰爭,玄談玩世,人們寄情山水,自然的審美意識開始蘇醒。山水田原詩,山水畫,山寺名剎的出現,將山水思想推向高潮。豪富們紛紛建造私家園林,以附庸風雅自居,把自然式風景山水縮寫于自己私家園林中。

                                              隨著佛教的傳入,僅建康一地的佛寺多達五百余所,足十余萬人。北奉佛教為國教、更是大建佛寺。佛教建筑總的布局由供奉佛像的殿宇和附屬的園林部分組成,這與私家莊園的居住部分與園林部分類似。佛寺園林不同于一般帝王貴族的苑圃,寺院叢林已經有了公共園林的性質,庶民百姓都可以到寺院園林中去進香游覽。

                                              北魏洛陽的皇家園林,比起當時的私家園林來看,它已具有規模大、華麗的特點,但卻沒有私家園林富有曲折致、空間多變的特點。魏文帝“以五色石建景陽山于芳林苑,樹松竹草木,捕禽魯以充其中”。吳國的孫皓在南京”大開苑,起土山樓觀,功役之費以億萬計”。晉武帝司馬炎的“瓊園”“靈芝園”是這一時期有代表性的園苑。到南朝,梁武帝又重修齊高帝的”芳林苑”,“植嘉樹珍果,窮極雕。北朝在盛樂建“鹿苑”,引附近武川的水注入苑內,周圍幾十里。

                                              中國古典園林

                                              隋朝結束了南北朝后期的戰亂,社會經濟一度繁榮,加上當朝皇帝的荒淫奢糜,造園之風大興。那些身居繁華都市的封建帝王和朝野達官貴人,為了道遙玩賞大自然山水景色,就近仿效自然山水建造園苑,不出家門,便能享受“主入山門綠,水隱湖中花”的樂趣。隋場帝所修的顯仁宮,“周圍數百里。課天下諸州,各貢草木花果,奇禽異魯于其中”。他在洛陽以西建造“西苑”,是繼漢武帝上林苑后最豪華杜麗的一座皇家園林。據(隋書》)記載:“西苑周二百里、其內為海,周十余里,為蓬薬、方丈、瀛洲諸山,高百余尺,臺觀殿閣,羅塔山上”。周圍二百里,其規模雖然沒有”上林苑”大,但內容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內造海,周十余里,海中有三座神山,高百余尺,殿堂樓觀極多,山水之勝,動植物之多,都是極盡豪華。

                                              唐代時期我國古典園林發展形成為寫意山水園階段。由于石雕工藝日益成熟,宮殿建筑多采用雕欄玉砌,“禁殿苑”“東都苑”“神都苑”“翠微官”等都是。當時在西安建有宮苑相結合的“西內”“東內”“美春苑”及山的”“華清富”等,面積雖然都不大,但苑的內容和造園的意境卻有了新的發展。華清官至今保存比較完整,以溫泉和楊貴妃賜浴華清池的艷事而聞名。

                                              宋代,園林建筑的造型幾乎可以說達到了完美的程度,形成了木構建筑的頂峰時期。對植物的應用已經從經濟用途轉向注意利用絢麗多彩、千姿百態的植物,營造四季不同的觀賞效果。唐、宋的寫意山水園以汴京(今開封)西北角的著名園林“壽山艮岳”為代表。它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高有詩情畫意,為我國明清園林藝術的發展,打下了好的基礎。宋微宗在“豐亨豫大”的口號下大興土木。進一步加強了寫意山水園的創作意境。宋元時期在用石方面有較大發展,用于造園的石材有了新的突破。

                                              明、清是我國園林建筑藝術的集成時期,當時長江下游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給建造大規模寫意自然園林提供了有利條件。封建土大夫們為了滿足家居生活的需要,在城市中大量建造以山水為骨干,饒有山林之趣的宅園,作為日常聚會、游息、宴客、居住等需要。這些園林與住宅相連,在不大的面積內追求空間藝術的變化,多是因阜投山,因洼疏池,亭、臺、樓、閣眾多,植以樹木花草的“城市山林”。其風格素雅精巧,達到平中求趣,拙間取華的意境,滿足以欣賞為主的要求。在數量上幾乎遍布全國各地,其比較集中的地方有北方的北京,南方的蘇州、揚州、杭州、南京。其中江南的私家園林是最為典型的代表,如“滄浪亭”“體園”“拙政園”“寄暢園”等等。乾隆皇帝三下江南,皇家園林的建造因此有了集仿各地名勝于一園,形成園中有園、大園套小園的手筆,如“圓明園”“避暑山莊”“暢春園”中的一些園中園。

                                              在明末產生了園林藝術創作的理論書籍(園治)。這些園林在創作思想上,仍然沿襲唐宋時期的創作源泉,自然風景以山水地貌為基礎,植被做裝點。從審美觀到園林意境的創造都是以“小中見大”為創造手法。園林從游賞向可游可居方面逐漸發展。

                                              中國古典園林

                                              中國古典園林絕非簡單地幕仿自然構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識地加以改造、調整、加工、提煉,從而表現一個精練概括濃縮的自然。中國造園藝術,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為最高意愿的。它既有“靜觀”又有“動觀”,從總體到局部包含著濃郁的詩情畫意。這種空間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來配景,使風景與建筑巧妙地融揉到一起,“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優秀園林作品雖然處處有建筑,卻處處洋溢著大自然的盎然生機。

                                              到了清末,西方各國的商人、傳教土、探險家紛紛來到中國。中國的造園手法,尤其是對植物的應用使西方人感到震驚,在西方國家撤起了一股“中國園林熱”。中國園林藝術從東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認的園林之母,世界藝術之奇觀。

                                              綜上所述,我國古代的城市園林,主要是皇家宮苑和官宦、富商的宅園,平民百姓能夠進人的公共園林,多為寺廟附屬庭園。

                                              我國古代的園林是以山水為主的園林,尤其是以湖、池為中心的園林,依山水的木結構建筑以及植物配置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風格特色。而大面積的草地和高大的石質建筑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是找不到的。辛亥革命以后我國建設的公園,大都是中西結合的公園,這些公園中引入了供游人休憩的大面積草地。但建筑與水景還是主要沿用了中國古典園林的風格。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djmatters.com/article/35.html
                                              上一篇:藝術家為何喜歡裸體藝術雕塑?
                                              下一篇:園林景觀設計與歷史文化
                                              推薦閱讀
                                              返回
                                              頂部
                                              香蕉中文字字幕永久在线